吟风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22|回复: 0

朱元璋为何把皇位传给朱允炆?有何惊人内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6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公元1368年登基为帝,大力推行改革,严打不正之风,各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社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洪武之治。在朱元璋后半生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寻找一位合适的继承人,那么朱元璋为什么立朱允炆为皇长孙,将皇位的继承权跳过众多的儿子们,直接传给孙子呢?
朱元璋一生子女众多,仅儿子就有二十六个,但是成才的却不是很多。在朱元璋登基为帝之后,马上册立了十三岁的朱标为皇太子,为了让朱标能够胜任皇帝之位,朱元璋特地聘请了有名的宋濂为朱标的老师。但人有旦夕祸福,三十八岁的朱标因病去世,而朱标的长子更是早年夭折,只剩下次子朱允炆。
  在父亲朱标生病期间,朱允炆刚满十四岁,但却表现的极为孝顺,日夜守护在父亲的身边,这种孝心深深感动了朱元璋,令久坐皇位的朱元璋又感受到了那久违的亲情。
  
  朱标死后,朱元璋又再一次为了册立继承人而头疼,在他诸多的儿子之中,四子燕王的整体素质是最为突出的,朱元璋也曾想过册立燕王朱棣为继承人,并为此询问过翰林学士刘三吾,但刘三吾的回答却令朱元璋改变了主意,刘三吾话语中坚决反对册立朱棣为继承人,大力支持立朱允炆为继承人,认为朱允炆仁义忠厚,定能治理好国政。
  朱元璋在心中进行了多方位的综合权衡后,最终决定册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皇长孙,继任自己的皇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湖南日报7月21日讯 记者今天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专家在宁乡炭河里古城附近的新屋湾遗址,发现了与炭河里古城同时期的建筑遗迹。
  宁乡炭河里遗址,是一处重要的商周遗址,曾出土四羊方尊等青铜重器。2015年10月,宁乡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配套设施项目启动。文物部门随即启动相关考古调勘工作,在炭河里城址东南约1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处西周时期的遗址,即新屋湾遗址。
  
  经考古发掘,新屋湾遗址揭示出一批分属西周、战国、汉及唐宋时期的遗存。考古发掘领队赵亚锋介绍,发掘区内揭示出的遗迹,最主要的是两组建筑遗迹。第一组为成规律分布的多组柱洞,柱洞内黑灰色填土,代表着一组汉代建筑遗迹;第二组由5条灰沟及不成规律的系列柱洞与灰坑构成,代表着一组西周时期的建筑遗迹。5条灰沟中,位于南北两侧的两条灰沟体量较大,推测为整个居址区所共用的排水沟,另外3条灰沟中有柱洞,应是建筑基槽遗迹。
  赵亚锋说,新屋湾遗址揭示出的西周时期建筑遗迹,距离炭河里城址约1公里,代表着炭河里城址外附属聚落的建筑形态,是了解以炭河里城址为中心的西周聚落群形态的重要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靖难之役
据记载,公元1402年,朱棣夺位起兵攻打侄儿建文帝,而后登基为帝,改元永乐。据悉,他一生文治武功赫赫。然而他多疑好杀,靖难之役后杀死多位建文帝忠臣。去世后有16名妃子被迫殉葬。
  朱元璋不传位给朱棣的原因分析
朱元璋虽然意识到,朱棣英武果敢,雄才大略可堪重任,但他并没有将皇位传给朱棣,反而传给他的次长孙朱允炆,其中的原因,据后人分析主要有三种考虑:
首先,封建王朝实行的是嫡长制,皇帝老子死了,一般规律是由长子、长孙继承皇位,这是历朝历代的传统,朱元璋也没办法改变。朱元璋为他百年之后,谁能继承皇位问题,曾多次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们众口一词:推举朱允炆。因为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次子,朱标死,其长子又早夭,皇位自然应传给朱允炆。尽管大臣们知道朱允炆生性柔弱,缺乏魄力,如宋徽宗一样吟诗作画还行,当皇帝,治理国家,不太合适。但传统的力量如此之大,众大臣又执意如此,朱元璋有口难言,只好同意。
  
  其次,怕引起兄弟之间内战。朱棣身为皇四子,太子朱标虽死,但上边还有兄长朱樉、朱棡二人,虽然他们的文韬武略,不如朱棣,但朱元璋真要是将皇位传给朱棣,他担心朱樉、朱棡不服,怕他们联合其他几个弟弟,一起反对朱棣当皇帝,引发内战。
  再次,晚年没有及时纠正。朱元璋年老体衰时,朱棣的长兄朱樉、朱棡相继病死,届时朱元璋改弦易辙还来得及,将皇位传给朱棣也名正言顺了,可是朱元璋没有这样做。一是他过早的当众宣布了皇位继承人的诏书,怕引起朱允炆及其众大臣的不服,二则朱元璋老迈昏聩,已无精力操办这件大事。这样朱元璋死后,就由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了。
  朱允炆继位仅仅半年,就引发了朱棣与他的皇位之争。朱元璋生前的担心,终于变成血淋淋的皇位争夺之战。这场内战,史学家称为靖难之战。
  
      据中国文化报7月14日报道,“石鼓山墓地是商周时期一处重要的聚落遗址,其族属有可能是古代的姜姓族群。”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尹夏清表示,经专家考证,石鼓山墓地主人的身份已基本确定,属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之女——邑姜。
  M4墓葬主人为女性
  石鼓山西周墓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嘴头村。2012年,当地村民在开挖房屋地基时发现青铜器,立即报告文物部门。随后开展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使一个埋藏了众多珍贵青铜器的商末周初贵族墓葬群重见天日,其出土的289件青铜器,包括了罕见的青铜器“禁”和“高领袋足鬲”,被认为是我国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2013年8月起,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宝鸡地区乃至关中地区商周考古学文化,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以及渭滨区博物馆联合组建石鼓山考古队,开展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的考古发掘工作。
  
  通过发掘,考古专家发现了目前石鼓山西周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葬。该墓葬呈长方形,深8米、宽约4米,为竖穴土圹墓,口小底大,约16.26平方米,棺室周围有熟土或生土二层台。属于单人葬,头向朝着地势较高的方向,有东向、南向及西北向。葬具均为木质,随葬品一般置于头部附近的二层台或壁龛内。
  “M4墓中出土的刻有龙纹的四角青铜簠,目前除了故宫有一件传世品之外,在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还属首次,十分罕见。不仅如此,在该墓葬中还发现2012年在M3墓葬中出土的高领袋足鬲,由此可以推断,墓主人的身份极其尊贵。”主持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表示,从出土的器物中可以看出,器形主要有鼎、壶、簋、罍、甗等,有着酒器少而食器多的特点,且未发现兵器,据此推测,该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女性。
  与M4相似的M3墓葬主人为姜族
  M4墓的发掘,很容易让人想到2012年在石鼓山发现的西周早期高等级贵族——户氏家族的M3墓葬,现经专家考证,M4和M3两座墓葬的形制、结构极其相似,应属于同一墓葬群,墓主之间可能有密切关系。
  在商周时代,族徽、日名(日名,是古代活着的人对过世人的称谓,一般是天干字前加上亲属的称谓,在商代最为流行)是殷商青铜器的主要标志之一,有着族徽、日名或二者皆有的青铜器,其族属一般属于殷商系统。在M3墓中出土的31件青铜礼器中,有16件发现有铭文,涉及的族徽有万、户、冉等。据《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夏禹之后姒姓有“有扈氏”,有专家据此推测,“户”当为“扈”,而“有扈氏”的后代蒲姓出自姒姓,世袭为西羌的酋长,因此,“有扈氏”应当与羌(姜)族存在密切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吟风阁古风文学论坛 ( 豫ICP备15004038号-1 )

GMT+8, 2024-11-22 05:02 , Processed in 0.074144 second(s), 15 queries .

古风文学 吟风阁

© 2001-2016 yinfengg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