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风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935|回复: 0

【汉服宣传】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6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服】又称汉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汉人、汉服、汉语、汉俗由此得名。
  【汉服是汉族人传统服饰,并非单单指汉朝的服饰!】
  

  

  

  

  

  

  

  

  

  

  

  

  

  

  

  

  

  

  

  【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下图模特:灵芝姬
  图中汉服:红色为明代形制的披风,内为明代袄裙
  

  

  

  图片来源:发表ID:汉服吧钥匙
  【误区】汉服不是指狭义的汉朝服饰,而是指汉族的民族服装,旗袍马褂为满清的旗装演变而来,并非汉服!
  另外,不能说汉服像和服、韩服,作为宗主国,和服韩服均源自于汉衣冠,就像我们不能说老爹很像儿子一样
  =========================================
  【汉服】并不是指汉朝服装或者古装,而是汉族人自己的穿着了千年的传统服饰——《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图片来源:朝露之城
  汉服:隋唐五代·对襟齐胸襦裙(又称高腰襦裙) 浅黄色带子名称为“披帛”
  齐胸襦裙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襟齐胸襦裙,一种是交领齐胸襦裙,一般来说对襟齐胸襦裙的使用范围更加广一点。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
  【旗袍、唐装、马褂——均源自于满族的民族服饰,是旗装的衍化版,并非汉服!】
  

  【清朝的服饰,向前追溯,来源于满族的服饰,向后观察,也非汉服。】
  【旗袍的诞生】旗袍是民国时期的妇女时装。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
  旗袍是女性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在20世纪上半叶民国时期改进,融入了一定西方的审美
  【马褂】男性服饰名 立领、对襟、平袖端、身长至腰,前襟缀扣襻五枚。马褂原为清代的“行装”之褂(男性正装“袍褂”的外褂则较长,长及膝盖或更偏下,与短款的马褂不同),后逐渐成为日常穿用的便服,至民国时期又升格为礼服,统用黑色面料,织暗花纹,不作彩色织绣图案。
  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本为满族人骑马时穿的服装,故名马褂。
  

  【唐装】现多指类似满族马褂而吸收西式裁剪的服装。唐代服装和现在的“唐装”式样截然不同且毫无关系。
  西方国家称“中华街”为“china town”英文发音很像“唐”于是译为“唐人街”,于是就把这些华人街的“唐人”所着的中式服装叫做“唐装”。
  唐代的服装是以汉服为主,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无扣。
  而现今常称为“唐装”的服装是从清朝时期的满族服饰马褂发展而来,特点是立领、对襟、盘扣,并吸收了一些西式裁剪的特点,如在肩膀部接袖等。
  【误区】——绝大多数的国人都把这种源于“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的满装马褂误认为是“唐朝的服装”,这是不对的。
  ================================
  说到左衽,不得不提一个历史人物——管仲
  管仲实行的“尊王攘夷”政策
  当时各诸侯只顾去欺负弱者,抢夺城池。可当时最擅长攻城略地的是北游牧民族,中原这些人分开了斗不过他们
  管仲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提出“尊王攘夷”!团结的众诸侯,维护了残缺的中华文明!
  后来孔子感叹说:“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就是说“如果没有管仲那我们就要被蛮族统治,和他们一样披发左衽了!”
  下面要说一下汉服的断代史和原因(中立陈述事实,不涉及民族仇视问题):汉服不是自然断代的,也不是被历史淘汰断代的
  【汉服劫难】 1645年的7月8日,满清政府撕下了不强迫剃发的假面具,与此配合的是满清强行更改汉人衣裳式样。汉族同胞被逼剃发从满,当时在中国的一位西方传教士看到这些情景写到:“全世界像汉族这样因服饰,发式而遭屠杀的民族绝无仅有。”故至今,汉服在风雨飘摇中零落断代已有三百多年。我们必须让还不理解的人意识到:旗袍马褂和唐装是由满清的旗装演变而来,绝非汉服,唐装更不是唐朝的产物。(注:陈述事实,文中为满洲人和满清政府,对今满族同胞无中伤之意!)
  

  【扬州十日】 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清军进攻南明,兵围扬州。史可法正在扬州督师,固守孤城,急命各镇赴援,但各镇抗令拒不发兵。清军乘机诱降,史可法严词拒绝。清军主帅多铎先后五次亲自致书,史可法都不启封缄。清军攻城,史可法率军民浴血而战,历七昼夜。二十五日城破,军民逐巷奋战,大部壮烈牺牲。清军纵兵屠戮,“十日不封刀”。烧杀淫掠,无所不至,繁华都市顿成废墟。人民死亡在八十万之上。城破时史可法被俘,多铎劝谕归降,史可法说:“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遂英勇就义。
  

  【嘉定三屠】 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军再下剃发令,命令十天之内,江南人民一律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严重伤害江南百姓的民族感情,于是纷纷起而抗清。其中嘉定人民的抗清尤为顽强激烈。闰六月十三日,剃发令下,群众开始酝酿反抗。清嘉定知县强制剃发,起义顿时爆发。城郊居民一呼而起,打败来剿清军。人民公推黄淳耀、侯峒曾出面领导抗清。降将李成栋率清兵猛攻,城中居民冒雨奋战,坚守不屈。清军用大炮轰城,始得攻入。侯峒曾投河死,黄淳耀自缢,城中无一人投降。清军忿而屠城,杀两万余人后弃城而去。次日朱瑛又率众入城,组织抗清,旋败,再遭清兵屠杀。八月十六日明将吴之藩起兵,反攻嘉定,亦败,嘉定第三次遭屠城。史称“嘉定三屠”。
  

  

  金钱鼠尾前中后期实物图
  【前期】
  

  【中期】
  

  【后期】
  

  现在各种清朝影视剧中的造型多用相对较美观的辫子后期造型
  下面来唠嗑一些本来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却被我们弃之一旁,然后又被别国捡起来发扬光大的文化产物
  

  【晴天娃娃】是中国的
  

  我们知道儿时古早的《聪明的一休》《樱桃小丸子》,看过那些面目各异的萌神吊在窗框上
  但其实,“晴天娃娃”源自于中国,在中国,它叫“扫晴娘”,是民间祈祷雨止天晴时挂在屋檐下的剪纸妇人像。她的造型通常是头上戴花,手里拿着苕帚,任务就是扫去阴霾,迎来晴天,以利晒粮、出行。挂“扫晴娘”的习俗在古时流行于北京、陕西、河南、河北、甘肃、江苏等地。至少在元代初年就已有这习俗了,元代诗人李俊民就有《扫晴娘》的诗:“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到了明清两代,扫晴习俗在民间更加盛行,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以及其他描述京中风物的书籍也记载过这风俗。
  扫晴娘在如今的北方农村偶尔还能见到这个习俗呢。河南至今还有首“扫晴娘止雨歌”:“扫晴娘,扫晴娘,三天扫晴啦,给你穿花衣裳,三天扫不晴,扎你的光脊梁。”(扫晴娘也怪可怜,达不成任务就没衣服穿了!)
  据说习俗流传到日本后,因日本主持祈雨求晴仪式的都是和尚,所以扫晴娘就摇身一变,成了这造型!后来又有了别名叫“晴天娃娃”。晴天娃娃的歌谣和我们的“扫晴娘止雨歌”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晴天娃娃,晴天娃娃,但愿明天是个好天气。如果是这样,就给你个金铃铛。晴天娃娃,晴天娃娃,但愿明天是个好天气。如果是这样,就给你美味的酒。晴天娃娃,晴天娃娃,但愿明天是个好天气。如果不这样,就把你的头割下。”
  在中国有传说是先秦时的战争是很残酷,而战功的计算是以敌人的左耳的数量或者头颅的数量来计算的。相传在秦朝,一旦战役结束,军队就会把比较有特别意义的敌人的头颅用白布包上系好,倒挂过来用绳子吊在战场上。后来因为这种形式太麻烦,就干脆用小白布偶做成今天的晴天娃娃的形状,每一个晴天娃娃代表一个首级。慢慢地,这种白布偶就与祭祀相关,成为具有祭祀意义的象征。至于后来日本流行的晴天娃娃和雨天娃娃,都只是这种祭祀特性后来发展的结果
  据说晴天娃来源于中国西北的民俗,有三种说法:
  止雨:这也是晴天娃娃名称的来历,诗:“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
  生殖崇拜:一种说法晴天娃娃是天神,有祈求子孙殷盛的意思。这种说法来源于中国。
  替身:日本人认为,晴天娃娃可以代替人承受灾难和疾病。
  【唐刀】(日本武士刀出处)这个骄傲了
  下图为唐刀
  

  唐帝国通过开明的政治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从唐初的统一之战到盛唐时期所有的对内对外战争,都出现在冷兵器历史上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武器——唐刀。
  【唐刀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与阿拉伯的大马士革刀著称于世的两种名刀】,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在艺术上均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可以说是我国刀剑史上的巅峰。
  【唐刀的渊源】
  唐刀的始祖为汉刀(又称环首刀),汉刀多为单手刀,刀柄较短,长度为58~114厘米不等,并且无一例外在刀柄外侧制成扁圆的环状,环首刀也因此得名。
  唐刀在汉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采用汉刀的“百炼钢”的锻造工艺,并且改善了在锻造时对钢材里杂质的处理方法,并创造了“包钢”的技术,使唐刀外硬内软,拥有极强的韧性。
  在改善锻造工艺的同时,唐刀的外观上也有很大的改进。唐刀去掉了汉刀刀首的扁环,让刀身加宽,并且延长刀柄,使唐刀可以双手持握。
  以上的改进,使得唐刀比汉刀有了质的飞跃,不仅从外观上更富观赏性,并且真正提高了实战性能和耐用性,使唐刀可以劈开任何盔甲器械。历史上的唐朝时期,只有刀而无剑的,在当时名为剑的,实际上也就是唐刀。
  真正的唐刀工艺使得唐刀的成本太过昂贵,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也就只有唐代才用的起这样精良的兵器,有许多当时的名人,都只为弄一把上乘精良的唐刀而耗尽家财。
  下图为唐刀
  

  【唐刀的锻造方法】
  在前朝各代的深厚基础之上,唐刀终于横空出世,它继承了中国刀的优良传统,在吸取了百炼钢和局部淬火的技术之后,再加覆土烧刃和包钢夹钢的技术,形成了新式的中国战刀。
  下图为唐刀
  

  【唐刀和日本刀的铸造方法不同之处】唐刀首先打造两块硬钢,采用折叠方法打造,打造时温度控制在750-800度之间,折叠次数15次左右,有32768层,然后把两块有32768层的硬钢,和一块软钢夹在一起,加热到1300度左右,锻打,使三块钢变成一块钢,然后延长到刀的基本形状,这时因为钢刀曾经加热到过1300度,表面已经脱炭,硬度变小,因此还要经过渗炭处理,使表面硬度加强,这道工艺现在好像已经失传了,(但近些年龙泉剑千字号传人周正武自称复辟了此技术)之后就是前面说的淬火再后就是整形,打磨,抛光,这就是传统的有名的三枚合。
  下图为日本刀
  

  日本刀是用一块玉钢打造,和唐刀打硬钢的方法一样,打好以后,打成20CM度左右的钢块,在准备做刀背的那面开一个V字的槽,深度是整块钢的三分之一,然后放入一条软钢,这时把钢加热到750-800度之间,和折叠锻打的温度一样,打成刀的形状,之后就是覆土烧刃,他的覆土方法和中国不一样,中国唐刀是一次性覆土,日本是多次覆土,每一次非常薄,还有层次的,所以日本刀烧出来就有一道非常明显的海纹,刀纹,这不是折叠花纹钢的花纹,真正的折叠花纹钢,由于层次比较多,是很不明显的,肉眼要很仔细才能看得到
  下图为唐刀
  

  唐刀是内软外硬中间韧,日本刀是刀锋锋利硬度高刀背韧,如果唐刀和日本刀刀锋对碰,日本刀一把变两把,唐刀是砍硬物的,日本刀是切肉的,本来刃口的夹角就不同,唐刀比较大,日本刀比较小、薄。
  【唐刀与日本刀的区别】
  一般而言,日本武士刀的刀身都有一定弧度,唐刀则多采取直身造型。但是,事实上也有些忍者刀采取直刃造型,唐刀之中也有弯曲者存在。依据刀身弯曲与否区分武士刀与唐刀有时并不可靠。
  下面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判断区分日本刀与唐刀。
  日本刀的刃区面积一般都占刀身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上,而唐刀的刃区面积一般为四分之一左右,采取斧刃造型。
  下图为唐刀
  

  【为什么?】这一点是由战场环境所决定的。在日本战场上,金属铠甲绝对是稀罕物,在这种环境下,刀的工作主要是“切肉”,自然是越锋利越好;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刃区扩张到刀身面积的一半,理所当然。
  而中国的古代战场上,刀刃碰上个护心镜、铜盔之类的东西,则更加的稀松平常;面对这种情况,刀锋就不能简单地只追求锋利,还要兼顾破甲能力;而斧刃,就是这一要求的体现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吟风阁古风文学论坛 ( 豫ICP备15004038号-1 )

GMT+8, 2024-11-24 04:39 , Processed in 0.048003 second(s), 16 queries .

古风文学 吟风阁

© 2001-2016 yinfengg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