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就点开暗恋妹子的微博,看看她的动态,又更新了什么? 没事就点开远行子女的头像,看看他的朋友圈,又更新了什么? 没事就点开养蛙软件,看看儿子它在干嘛,哦,又出去玩了啊!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佛系养蛙,你的孤独,我懂! 一、养蛙到底有多火? 2018年刚开始不久,小伙伴们关注的焦点,迅速从直播答题撒币到了养蛙爹妈们的游戏社交化浪潮。这款神奇的游戏就凭借时刻牵动万千颗少女心,在没有中文版、没有运营推广、版本为1.0.1的情况下,成功冲上了App Store国内免费游戏排行榜的第一名,微信指数也火速彪升,超越了大大们《荒野行动》与《王者荣耀》,成为手游市场上继腾讯荣耀系、网易吃鸡系、恋爱养老公系之外的第四股拥趸势力——萌蛙放置系。
这种火爆情况是出人意料的!《青蛙旅行》的游戏开发商Hit-Point整个公司一共只有12个成员,并不是手游市场上的主流厂商。并且作为一款放置类手游,《青蛙旅行》的游戏界面与游戏操作、甚至整个游戏目的都是十分简单:放置、收割、等待,除了游戏角色更加萌态化,比起前段时间席卷国内女性手游市场的《恋与制作人》,这款手游显得有些单薄。唯一的亮点是这个小团队是日本放置手游领域的行家,在2014年出过经典游戏——《猫咪后院》的猫咪题材养成游戏,游戏推出后下载量达到1900万。现在旗下包括《旅行青蛙》一共有29款游戏,并无第三款爆品!
作为一款放置类产品,《旅行青蛙》玩法也清新脱俗。没有任何养成元素和游戏目标,玩家在游戏中拥有一只宠物青蛙,只需要给宠物青蛙准备好便当,青蛙就自动出门旅行,在现实中等待一段时间后,青蛙就会带回礼品,并在旅行过程中不时寄回照片,旅行是随机的,玩家的体验主要在于青蛙旅行归来环节,其他环节都无法进行直接的干预,对于习惯以自我主导为中心的玩家而言,该玩法可谓是一股清流。
《旅行青蛙》大火之后这款游戏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全民热点,这只蛙不仅成了微博热搜,就连即将上映的电影、产品等也纷纷蹭热点做营销,杜蕾斯再次借此妖污,火了一把!
二,这只魔性的蛙是怎么火起来的: 《青蛙旅行》火爆,是天时地利人和综合结果!赶在中国“佛系文化”流行之间,是“天时”,而中国国内,“治愈系”游戏为一片空白,这是“地利”而当下,90后95后前日养老公养儿子蔚然成风,外出旅行成为年轻人满足诗与远方的最好方式,这种文化氛围是“人和”,此火爆也是由于天时地利人和。 1. 女性用户的东风 《旅行青蛙》空降下载榜单第一名,国内万千少女玩家可谓功不可没。根据微博指数显示,旅行青蛙的女性玩家占比高达80.74%,从年龄结构来看,19-24岁成为主要玩家。在未推出IOS汉化版本的情况下,旅行青蛙登录榜顶。而这款轻度休闲,手残福音的游戏 也让其受众群体颇广。
随着手游的快速发展以及男性玩家的逐渐饱和,游戏市场人口红利趋尽,女性用户玩家成为整个市场的重要增量。去年大量女性玩家入坑《阴阳师》,《王者荣耀》。农药的女性玩家甚至占到用户总数的54.1%。虽然目前游戏市场逐渐成熟,但符合市场需求的女性游戏产品并不多,《旅行青蛙》刚好赶上了这个趋势的风口。而女性向游戏的乐趣从来不在于竞技比拼,或是让你获得什么,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这款主打情感牌的游戏,让其在女性玩家的圈子火爆度远超前面的爆品。
2. 反成功,求治愈的佛系游戏 《旅行的青蛙》里面的青蛙出不出门,走到哪里,什么时候回来一切随缘,再加上画面清新,操作脱俗,极强的情景代入感,甚至连时间也不用花太多,因此迅速被打上佛系游戏的标签。 而所谓佛系游戏就是“反成功,求治愈”的游戏。《旅行青蛙》的火爆刚好契合了新兴的90后和95后玩家需求:他们没有那么希望体验“胜利”,“成功”的快感,而是只希望花费一点儿碎片时间,在游戏中感受世俗中难以获得的美好与宁静。而且他们往往更乐于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己。忙碌的玩家、佛系的青蛙,对于想要摆脱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青蛙自由自在的生活是他们在现实中的愿景。
3. 社交的传播效应 《旅行青蛙》第一批用户主要是二次元的“女性玩家“,这批玩家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中有非常强的传播属性。而现在的宣发阵地,从中心化的网站入口,转向了去中心化的朋友圈,许多年轻女性玩家本身自带朋友圈流量。这种病毒式的传播反过来很符合社交游戏的属性,这也是这些女性向的游戏往往很快就能获取很多的用户的一个主要原因”,类似于《剑网》和《阴阳师》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三、镜子的反面,是需求与现实产生了背离 流行不仅仅是一个现象,它也是一面镜子,折射社会现象!从「丧文化」到「枸杞保温杯」到「佛系」,再到一款突然引爆的青蛙,都是今天的年轻人,对负面情绪的输出。也是整个经济体高速运转之下,社会撕裂,茫茫众生或主动或被动的应对与适应! 1. 佛系青年无望与渴望 《旅行青蛙》在日本产生却在中国火爆有个很重要的大背景:在中国,佛系文化开始流行;而日本“治愈系”早已走红!(上世纪90年代,日本出现经济出现危机,生活在大都市里的日本人,每天以高强度的工作和超负荷的身体运转换取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日本人普遍存在焦虑、紧张、抑郁、厌倦、空虚、猜忌等心理问题和情绪障碍,“治愈系”文化开始出现)。10多年过去,现如今的日本玩家们早就对治愈系游戏产生了免疫力。 而当下的中国是:佛系文化刚刚崛起,与和消费主义同时现世!消费主义的出现,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社会因为对个体的剥削导致供应过剩和消费不足。而佛系文化则是被社会异化上升无望又有基本保底的阶层对消费主义剥夺的下意识反抗。它们是有内在机理的一体两面。各种商业广告给个体洗脑鼓吹消费,金融产品刺激大家加杠杆消费;一批人拼命透支自己来消费以获取廉价快感,以某些特殊的消费来标识自己的与众不同。一批人面对力所不及的消费,选择断了念想,以逃避碰的头破血流的痛苦。两厢叠加之下,就出现这样一边消费主义一边佛系青年的盛景了。同时随着阶级也开始固化,上升通道越来越窄,养育成本越来越高,佛系青年开始不相信奋斗的意义,他们普遍选择一种低欲望的生活,对“成功”无感,不愿理会社会责任!
而这款号称是佛系游戏《旅行青蛙》,就是不给你打造“成功目标”的幻想,你花钱也好,不花钱也好,没有“目标”,也无法给你提供那种“成功”后一瞬间的膨胀感。旅行青蛙的团队聪明的放下对大众游戏里对“成功感”的执着。这款游戏也迎合用户的“小确幸”。也同时满足了佛系青年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旅行青蛙》中这只很佛性的青蛙,貌似一切随缘,但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在路上,没有纷扰繁杂,只有慢悠悠的生活。很多现实中被俗世捆绑的玩家,将这只青蛙当作另一个平行时空的自己,让这只青蛙代替自己过上求而不得的生活。他们希望能慢下来,像青蛙一样,能慢慢地做自己的事情,能随心所欲地旅行。 2. 空巢青年们的孤独,采取更简单的治愈 互联网营造了一个大的“虚拟”社区,当人们越来越将线下的事情搬上去的时候,当商业文明的进步导致所有东西几乎都可以通过交换获得的时候,人们会渐渐抛弃现实中的种种陈旧的模式,包括“获取快感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个体察觉到: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体验,为了大脑的快感!而更简单的拥抱快感,成为必然的追求! 《自私的基因》中这样一个例子,有科学家试过通过开颅,然后刺激人的大脑特定区域的方式,让一个人记忆中的恐怖或欢乐片段重复不断地循环,然而对被试者来说,这却不是科学家的游戏,他真的一直在经历着这些“真实”的事件。终其我们的一生,我们都在为了大脑的“奖赏中枢”而工作,无论是吃饭、玩耍、工作、旅行,还是努力——努力不过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奖赏快感,愿意暂时放弃舒适的一种行为罢了。 我们知道,通常快感是需要在行动之后才能得到的。但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奔赴大城市,成为空巢青年。快节奏的生活让他们不堪重负,而传统的获得快感的方式——个体价值的实现,幸福的家庭生活,社会地位的提高,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寻找更廉价的快感获取方式。
《旅行青蛙》就提供了这样一种轻松的选择。它既在片刻之间填补了玩家空虚的心灵,又不需要玩家付出现实中同等的努力;即让玩家享受情感寄托的欢愉,又允许玩家从关系责任中抽离,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满足人类复杂的情感需求。爱和被爱都是人类的刚需,当现实里找不到映射,找不到发泄口。就到游戏中找寻!作为女性,母性是刻在基因里的,对于没有生育意愿的佛系日本中青年,以及正在变得佛性的中国中青年——养蛙比养个儿子省时省心力的多,而获得的快感却类似。 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型,现代化每深化一步,资源和权力向金字塔更顶尖进一步集中。在顺应现代性规则的情况下,个体的阵痛与撕裂再所难免,《旅行青蛙》未尝不是佛系青年们对进化这个巨轮的一种自我反抗!又或者,与其说这群人是在养蛙,不如说那是他们在喂养另一个平行世界自己,那里芳草萋萋,可以随时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