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唐代诗人王珪为汉高祖刘邦写的咏诗,大概叙述了汉高祖刘邦大半生在成为君王之路上的兴败荣辱。 刘邦做过泗水(江苏沛县东)亭长。公元前209年,他在沛县县吏萧何、曹参等支持下,杀了沛令,聚众二三千人,在沛地起义。公元207年,项羽在河北消灭秦军主力后就率领大军,冲破函谷关进驻鸿门宴(陕西临潼东),准备与刘邦决一雌雄。当时刘邦有军队10万,号称20万,项羽拥兵40万,号称百万。刘邦自知众寡难敌,采纳了张良的献策,亲至鸿门卑辞言好。 公元205年,刘邦率军攻入项羽都城——彭城。项羽3万精兵回击,刘邦溃败,退出彭城,率数十骑逃到荥阳成皋(河南巩义市上街)一带; 公元前204年,项羽又进攻刘邦,占领荥阳、成皋,刘邦节节败退。公元203年,楚汉两军在成皋一带,互有胜负,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即皇帝位于定陶附近的范水之北,是为汉高祖。先定都洛阳,五月迁都城长安。重建地主阶段的统一政权。
大风刮起来了阿,云随着风翻腾奔涌阿! 威武平天下阿,荣归故乡。 到哪里去找勇士阿,守卫国家! 刘邦在战胜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但在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这首《大风歌》就生动地显示出他矛盾的心情。唐朝诗人胡曾《沛宫》言:
刘邦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军队的协同作战。这些军队,有的是他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但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军队联合起来反对他,他是无法应付的。因此,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军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然后再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陆续消灭。在此过程中, 不免遇到顽强的抵抗。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 按照中国古诗词的写作原则,一般诗都是四句,但刘邦只弄了三句就没有了,况且少了前三句。有人猜测可能是手下叔孙通现编了四句教给他,他因为喝酒过多,背诵的时候把第三句给漏掉了,所以只剩下三句。所以刘邦的诗只能算是半首。刘邦一生中作过两首诗,一是《大风歌》、二是《鸿鹄歌》所以是历代帝王中写诗最少的皇帝。 虽然他的《大风歌》只有半首,但因为他是皇帝,几千年来没有人敢说他的诗不好,仍然被评为“气势磅礴、千古绝唱”。直到现在他的老乡沛县人每年举行一次“刘邦文化节”并把他的《大风歌》悬挂于最醒目的地方。 比起《大风歌》的气势,《鸿鹄歌》可就凄凄惨惨戚戚了。
《鸿鹄歌》为汉高祖刘邦十二年所作。写这首诗时,刘邦的心情与项羽的霸王别姬时的心情差不多,全是无可奈何陷于绝境。诗中用了比喻的方法,将吕雉比作羽翼丰满的鸿鹄,承认吕氏的强大,如诗“羽翮已就,横绝四海。”同时坦率地表达了自己无可奈何,无法为爱妾戚夫人安排后世的忧郁心情,如诗“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如果说“垓下歌”是项羽为虞姬而作的哀歌,那么这《鸿鹄歌》就是刘邦为戚夫人所写的哀歌。 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欲立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如意为太子。汉高祖十二年,刘邦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就想换立太子,在一次宴会中,吕后请来闻名遐迩的贤人,“商山四皓”与太子刘盈相随相伴入席,刘邦见状暗想换立之事休已。晏罢便召来戚夫人。刘邦让戚夫人跳楚舞,自己则借着酒意击筑高歌,遂成此文。 果不出刘邦所略,他死后活着的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如意,却遭受了极其残酷的迫害,如意被毒死,戚夫人被砍了手脚,挖眼熏耳,扔到茅房里.变成“人彘”(彘zhi乃猪意)。 四季轮回,朝代更迭,人生老病死皆为常态。身为平民的刘邦凭借自己的运气和实力,只手打天下,最终也赢得天下,也是无憾的吧...... 文学常识链接:
汉朝前历史知识链接: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吟风阁古风文学论坛 ( 豫ICP备15004038号-1 )
GMT+8, 2024-11-27 09:57 , Processed in 0.043791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