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条贷”死灰复燃 部分女孩因此走向色情交易
“裸条贷”死灰复燃 部分女孩因此走向色情交易法制晚报[微博]2016年08月05日14:17我要分享http://img1.gtimg.com/tech/pics/hv1/128/138/2109/137173043.jpg
法制晚报讯(记者 熊颖琪)经过了今年6月全社会舆论的疯狂抨击,相信时至今日人们早就已经意识到所谓的“裸条贷”是多么邪恶。然而“风声”刚过就又有人做起了“裸条贷”的买卖,这该当何罪?明知邪恶又仍然往“裸条贷”的圈套里跳,这样的“傻姑娘”又如何不让人“恨”!据《南方都市报》8月4日报道,一两个月前人人喊打的“裸条贷”居然死灰复燃,并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有骗子专门骗女生裸照,卖家汇总后在群中打包出售。此外,还有卖家进行业务延伸,称可以介绍一夜情、包养等服务。“裸条借贷”的问题不仅仅是其利率已远超民间借贷的合法区间、涉嫌诈骗这么简单,更是因为其涉及对女大学生基本人身权益的侵犯,以及通过互联网非法收集、传播、交易不雅信息,击穿了社会伦理的底线。花样并未翻新仍有人连连受骗从报道来看,死灰复燃的“裸条贷”并未玩出更多的新花样,依然是对年轻女性特别是女大学生声称以“抵押”裸照的方式换得定额的现金,并在未经过贷款人同意的情况下随意转发或买卖这些裸照。此次报道中提及的在校生小周表示,她已从过去新闻中了解到裸条贷暗藏的风险,但碍于“和朋友开店,一笔资金转不开,非常紧急”,她还是选择了铤而走险。更让小编惊讶的是,小周同学在按照对方的要求拍祼照并上传了所有个人信息后,放款人不但没有放款还拿着她的信息消失了,此时小周选择的既不是报警也不是放弃贷款,而是继续寻找下一位放款人。而这位不幸的姑娘居然再次被骗!直到她找到第三个放款人,才终于得到了8000元贷款。而比这一路借钱的煎熬更令小周难受的是,放贷者不仅随意扩散她的照片,更将其提供给要求一夜情的“客户”!以包夜换还贷女大学生主动参与早先就有媒体报道,不法分子经营“裸条贷款”的收益远不止来自高利贷本身,转手女大学生裸照也是其重要的“盈利项目”。放贷人不仅自己直接针对个人出售裸照,更会将之批发给“中间商”。有卖家表示,所有的裸照视频都从上游获得,有人专门给他们提供货源。“一般是30元一套,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卖出200多套,生意一般时也能卖出100多套。”如此算来,到底是得有多少年轻的姑娘掉进了裸条贷的“坑”啊!更有甚者,有卖家还在群里公然打出了这样的广告,“最新前后两月的女大学生裸照加视频,新款裸照270张,视频48部,新旧版裸照900张,视频112部!注意:1.出售女大学生资料,可约炮可一夜情。2.承接全国各地女大学生包养业务。”与过去人们通常认为的女生只是受骗不同,此次有裸照卖家表示,这些女的都是负债女,托他们帮忙找老板,他们让负债女有钱赚,也是为了让她们还欠的钱。但愿卖家只是为了吸引卧底记者掏钱才把掉进“坑”里的女大学生说得如此不堪,否则的话,这些姑娘已经从上了裸条贷的当发展到色情交易,这让小编太痛心!遏制黑色产业发展不能靠“一阵风”“裸条贷”自今年6月被媒体曝光后,舆论的斥责铺天盖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该非法民间借贷行当感受到了危机。不少经营裸条贷的群和个人被封号,“业务”经营地域范围也急速收缩。据报道,有放贷人表示,裸条事件曝光后,对行业的确有一定的影响,大城市不安全,他们多转战三四线城市继续运作。其利率也较之前的30%有较大下调,大约为5%至20%之间。这样看来,舆论的发声以及技术平台的及时出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斩断了“裸条贷”的黑色产业链。但若仅仅是一阵风似的突击,只要风声过去,“裸条贷”死灰复燃只是时间问题。同时,虽然在6月份,人们对“裸条贷”的声讨措辞强硬,但直到目前,并未有相关法律出台,也没有执法机构公开声称肃清裸条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违规者的有恃无恐。我们可以理解,法规的出台往往具有延后性,它必然要经过一个周密调研、制定惩处规则、进行反复论证,并最终得以落实的过程。但像裸条贷这样的事,即便从现有法律来看,依据民间借贷标准,网络信息传播等规定,相关执法机关也可以依法介入。只有拿起法律武器和技术的钥匙,并落实常态化监管,“裸条贷”这颗毒瘤才能被连根拔起。欠下自尊债一世难偿女生请你长点心从媒体披露的情况来看,参与“裸条贷”的女大学生多不是为了生计,她们有的是为了满足自己对奢华物质的需求,有的则是为了所谓的“创业”。学会控制自己的物欲是作为成年人的基本素养之一。即便是真的有需求,也可以通过向家人澄清事实、勤工俭学、诚实劳动来获得钱财。而在发生如此多校园贷的悲剧之后,仍有人“义无反顾”地跳入这个火坑,真是让人难以理解了。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现代女性,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将自己的裸照随意交给他人,将面临什么样的风险。至于自愿以“一夜情”或被包养的形式还贷,这更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不应该成为可选项。在6月“裸条贷”刚刚被曝光时,曾有媒体发表评论称,做出这种贷款选择的姑娘让人“同情不起来”,这样的说虽然乍一听有点刻薄,但它的确表达出了很多人对于这些年轻姑娘的“怒其不争”。一个巴掌拍不响,为避免自身受到伤害,除了寄希望于监管肃清市场毒瘤,女大学生们,自己还是长点心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