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影吟风 发表于 2015-6-6 21:39

芳菲悱恻总是词,回首观照且由诗

  ——仙四诗词笺
  陆士衡《文赋》曰:“诗缘情而绮靡”。仙剑系列主题之核心,重在“情”字,与诗词要旨有暗合之处,故小逸今缘仙四诗词而索仙四之情,探仙四之幽微。以此,代为缘起。
  在此之前我必须声明:个人纯粹为一介附庸风雅的诗词爱好者,故文中有不妥之处还望众位大人拍砖并指教。
  其一
  瑶宫寂寞锁千秋,九天御风只影游
  不如笑归红尘去,共我飞花携满袖
  按照《大众软件》上的说法,此诗“被评价为带着淡淡的无奈、内敛的忧伤,最后化成挥袖而去的潇洒”。这一评价不可谓不高,然小逸以为,若按一般诗词的评判标准,此诗不能算作好诗。抛开其余的古音、格律等繁琐要求,光以“韵”这一项标准,便可以判其为不合格。“秋”“游”皆为平声,而“袖”则为仄声,很明显这样的“诗”绝不可能做到《大软》中所标榜的“琅琅上口”。至于其后的几首“人物本事诗”(姑且如此称呼),连韵部相同这一基本要求也绝难做到,实在令人喷饭并汗颜。难道凑改一些古诗词中的句子,七字拼成一组,集上四行,就是所谓的“诗”,所谓“中华古典文化”了?不敢苟同。
  当然我有必要再次申明自己的诚意。写此文的目的并不在于向仙四诗词砸砖,而是希望制作组在拥有“传播中华古典文化”这一美好愿望的同时,能够在实际行动上最大化地与所宣传的内容一致。诗词就是古典文化的精华,我们无法苛求制作人员写出传世名篇,但我希望仙剑的诗词能符合韵律,并且,最重要的,是写出一个“真”来,写出属于“仙剑”的诗词。
  何谓属于“仙剑”的诗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仙一。在此我仅举一首赵灵儿的“本事诗”:仙灵岛上别洞天,池中孤莲伴月眠。一朝风雨落水面,愿君拾得惜相怜。韵是下平声[一先],文辞虽然浅易,但面目真纯,晓畅易懂,亦不失其应有的含蓄。其诗其人,合当得起“清水芙蓉”四字。然而联系一下目前我看到的仙四诗词,包括仙三及外传中的部分诗词,引用的典故益多,然而本应有的“真纯面目”却日见少了,表达的“仙剑”色彩的意向也日趋淡薄。我们如今看到“痴心若遇真情意,翩翩彩蝶化红妆”“ 仗剑红尘已是癫,有酒平步上青天”时,彩依与酒剑仙的神情依旧宛然可见,但若论及“落絮无声春堕泪 飞花有梦燕归愁 金风玉露相逢处 纵使无语也含羞。”有几人可以清晰地想到王蓬絮、温慧与南宫煌的初遇?怕更多的人仍然是想到吴文英、秦少游和牛郎织女吧。试想一下,王蓬絮、温慧与南宫煌的初遇与吴文英、秦少游和牛郎织女的影子重叠在一起,这种情境很自然么?这样的诗词,还是属于“仙剑”的么?
  另外的,我所说的浅易晓畅,面目真纯,并不代表滥俗。还是拿赵灵儿的本事诗,对比一下“忽然蝴蝶春风满,焉教冷镜瘦朱颜”与“一朝风雨落水面,愿君拾得惜相怜”,其中差异,不言自明。赵灵儿之诗颇有南朝吴声诗歌余韵,而“忽然蝴蝶春风满”,何异于乞人所唱“莲花落”?
  所以小逸个人关于“仙剑诗词”的主张至此已叙述明了:音韵和谐,真纯自然,有“仙剑”特色。我还想再引一则关于苏轼的逸事:“昔者以诗投东坡者,朗诵之而请曰:‘此诗有分数否?’坡曰:‘十分。’其人大喜。坡徐曰:‘三分诗,七分读耳。’”按照苏东坡的算法,仙剑诗词若想得十分,可能是诗者三分,其余七分,则要算在剧情、画面、人物、音乐、玩家的个人感受与玩罢的吟咏上。而这些,岂不都是紧紧扣在“仙剑”上么?仙一中的诗,有部分浅白得近乎稚拙,但依旧脍炙人口,因为它们是描“仙剑”之事,诉“仙剑”之情。玩家时时吟咏的缘故,便是因为通过诗词可以想到仙剑,或者说是因为仙剑而去吟咏诗词。我想没有谁是为了温习古诗词经典名句而去记忆仙剑诗词的吧。
  自仙三以来,仙剑诗词引用、化用古诗词(当然也包括近现代诗词,譬如:“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现象极为普遍。对此我并不十分赞成。适当的征引还是可以的,但若通篇都有化用的痕迹,于诗于情,都是损害。何况有些化用并不准确。像“看朱成碧心迷乱”,这一句在仙三诗词中算是经典。但应该有很多人知道,此句是化自武则天于感业寺写给高宗的“情诗”《如意娘》中的:“看朱成碧思纷纷”。本是说时光荏苒,红颜渐老,但在仙三中只剩下了“朱”和“碧”的字面含义——红色和碧色,代指红葵与蓝葵。这样的化用,是否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呢?所以我比较倾向于原创加古诗的做法。有些关节不妨直接用古诗,譬如仙三中紫萱的诗“萱花寂寞红”,问情篇慕容雪支线的诗“生平年少时”,都是古人所作。在恰当的时候直接选用些古诗,同样可为游戏增色。
  再有是体裁。目前看到的仙四诗词都是七言“伪绝句”(对不起,出律的诗只能说成“伪绝句”,客气一点就是“绝句的拟态”),或者说是七言古绝罢(这一体裁几乎没有)。虽说词牌繁多,可诗的体制也分古诗、近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绝句、律诗、乐府歌行体等等。仙四“弃词用诗”,既然“用诗”,为何只出一种体裁呢?当然,像歌行体的长诗极为难做,我这里也不是一味刁难,只是希望仙四能出些五言啊、四言啊再有就是律诗这些新体裁。想仙一时赵灵儿所吟的“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需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算它是四言古诗吧。多么经典的一首啊。
  最后说说“弃词用诗”。个人以为,“用诗”并不完全代表古典与传统,“飘逸大气”云云,也是指一部分诗而言,就像老杜的许多代表作都不能用“飘逸大气”来形容。所以,诗词的特点各异,更多的时候还要视具体情势内容而论。我在本文题目中就已说明:“芳菲悱恻总是词,回首观照且由诗。”词多写清绮情思,而诗在大体上比词要多一份圆融观照。对于仙四而言,涉及情节走向、人物命运、游仙寻密这类“大关窍”的地方,用诗较好。而对于人物之间的情愫表达,我想此应当比诗更易舒发悱恻情思。这一点“问情篇”做得比较成功,前三首《得意》《观山》《初遇》暗伏后情,可视为统领问情篇诗词之纲的篇目,用诗便佳。其余剧情则多以此来表达,切合了“问情”主题。故我主张,诗词兼用。
  在说了那么多废话之后回到这首仙四这首“主题诗”中来。既然仙四的主题是“游仙”,所以我将这首诗称为“拟游仙诗”(这里的“拟”仍旧当“拟态”讲,不是“拟古诗”中的“拟”之意)。
  相比于下面的“人物本事诗”,这首“拟游仙诗”意境词句算得上上乘。许多人将其理解为写柳梦璃与云天河之事,我意不然。作为主题诗,此诗所揭示的应是本作的主题,而并非局限于某一二人物的命运联系,所以解诗时也不能拘泥于索隐人物身世命运上。
  我既已说了它是“拟游仙诗”,另一层意思是指:本诗与“游仙诗”在意旨上亦有不同。传统游仙诗往往向往“仙界”而摒弃“人间”,本诗明显与其不同。
  “瑶宫寂寞锁千秋,九天御风只影游。”一句,其中“瑶宫”“九天”“御风”据是仙家字眼,“游仙”主题显露无遗。在此我想先解释一下这几个词的释意。“瑶宫”我意以为即指“瑶台”,即神话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出处见《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所以说这句和昆仑山,当然包括慕容紫英,也有着丝缕联系),相关诗句有李太白《清平调》:“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以及“仙宫莫非也寂寞,子夜乘风下瑶台”(按:此句似为本诗出处)。“九天”典故可见《吕氏春秋》“天有九野,何谓九野,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皓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 ”另有一种解释: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睟天,六为廓天,七为咸天,八为沈天,九为成天。我将其简单理解成很高很高的天。“御风”大家应当比较眼熟,问情篇音乐中即有一首“御风词”。这里用“列子御风而行”的典故,苏子瞻《赤壁赋》中亦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此外上句另一出典,似为某部小说中之曲词。我于年前略窥一二,前阙已忘,尤记得后阙“昨夜风吹处,落英听谁细数。九万里苍穹,御风弄影,谁人与共?千秋北斗,瑶宫寒苦,不若神仙眷侣,百年江湖。”此中内容情事,与本诗相似,疑为出处之一。
  但我意以为,虽然此句中有如此之多的仙家字眼,但隐藏的内容,却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冷清孤寂。仙界寂寞清凉,绝情无意,而人间有情,故舍仙而取“情”,舍仙界而往人间,这是仙剑系列一贯题旨,亦为本诗与大多数“游仙诗”不同之处。
  仙子向往红尘烟火人情,必然有“仙宫莫非也寂寞,子夜乘风下瑶台”。遂领下句“不如笑归红尘去,共我飞花携满袖”。
  这两句没什么好解释,“飞花携满袖”的意境是美的,可惜“袖”字出韵。我只是联想到了唐人“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诗句,记得电影《青蛇》中白娘子凡心初萌,便是应了这句诗,遂将书院中的碎纸片化做点点穿庭飞花,这算是词句的一个趣解吧。
  最后想请大家将这首“主题诗”与《红楼梦》第一回中的《石上偈》比较一下:“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就想仙三与仙外词作者可能有某种“南宋词”情结一样,仙四这次似有“红楼情结”(这一点小逸在慕容紫英诗中还要继续说明)。故我将此诗与《石上偈》比读,并将其视作仙四版《石上偈》。二者都是本该属于天上之物却落入红尘,不同的是一者无奈,一者有意,最后却都是为了一个“传”字。此观点聊供一笑。
  其二·慕容紫英
  瞳凝秋水剑流星,裁诗为骨玉为神
  翩翩白衣云端客,生死为谁一掷轻
  虽然是面对着俊帅无双的慕容小师叔,可我还是要先怨念一句:“你这该死的格律……”(以下省略我发泄的N百字)
  好,发泄完毕之后我开始阐述仙四的“红楼情结”。首先,看到“慕容紫英”这个名字时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想到了《红楼梦》中的“冯紫英”(对对对,就是那个伪正太贾宝玉的朋友之一的冯紫英)前段时间我正好在看《惜春纪》,看到惜春和冯紫英缠绵时口呼“紫英”着实让我为慕容同学恶寒了好一阵子。然后,请大家仔细阅读下这句被《大众软件》拿来当标题的诗:“裁诗为骨玉为神”,再翻到《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林黛玉《咏白海棠》中的首联:“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和贾探春诗中的颔联:“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以及贾宝玉香艳的颔联:“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这句别扭的“裁诗为骨玉为神”是怎么来的不言而喻。
  当然,我这里并不是在“揭秘仙四”,我也不是说“慕容紫英是有原型的,他的原型是冯紫英”。我之所以提到这个“红楼情结”,是为了提出个人的一点猜想,这几首“人物本事诗”,是否可以将其视作“判词”来读?
  “瞳凝秋水剑流星,裁诗为骨玉为神。”评说这一句之前我先引一段《大众软件》中对紫英的评价:“剑术超群的紫英又是另一种风骨,外表偏魏晋,内里向春秋。外面是骨重神寒,一双瞳仁剪秋水,里面却是虽千万人吾往矣、虽九死而不悔的格局。可谓外冷内热,狭义但不疏狂。”这段描述性文字就像写慕容紫英的诗一样,七拼八凑,极其别扭而又少有中的。先是谈“风骨”,众人皆知“魏晋风骨”是出了名的,可下一句却是“外表偏魏晋,内里向春秋”,怎不令人狂寒?是不是制作组认为“春秋”二字比“魏晋”更为古典朴拙且“温柔敦厚”,而慕容小师叔又是成熟稳重的昆仑派大好青年,决不能将其与魏晋那些整天服五石散、饮酒、谈玄、裸体、道穷而哭、悲天悯人、放浪形骸……的名士们相提并论,所以为他加了一句“内里向春秋”“狭义而不疏狂”呢?还有那句“虽千万人吾往矣、虽九死而不悔”,怎么结合到一起去的嘛。既然如此,又奢谈那“风骨”作甚?实在让对魏晋风度无限向往的小逸空欢喜一场。
  再说说慕容紫英的“外面”——“骨重神寒,一双瞳仁剪秋水”。由这一句我可以判定制作组中可能存在长吉控(包括柳梦璃的箜篌让人联想到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不是这么来得也未可知),这句话完全出自李贺同学为杜豳公之子所写的《唐儿歌》,此歌我幼时即读过,极其有趣,兹录如下:
  头玉硗硗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
  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竹马梢梢摇绿尾,银鸾睒光踏半臂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画空作唐字
  眼大心雄知所以,莫忘作歌人姓李
  显然,“骨重神寒,一双瞳仁剪秋水”出自此诗第二联无疑。但我要提出来的是,虽然这一句很传神也很有名,但它是否适合慕容紫英呢?个人以为值得推敲。在此我并不妄下断语,慕容同学风神器宇究竟如何,玩过游戏后才见分晓。在此小逸想插一句,如果慕容紫英真是有“魏晋风骨”的话,送他一个“巍峨若昆仑山之将崩”也不是不可以的啊。(这是偶对嵇康膜拜成疯狂后的产物,请自动无视之……)
  现在回到诗句上来:“瞳凝秋水剑流星,裁诗为骨玉为神”。且不论这个“凝”字用得古怪(干脆就搬用“剪”好哉),就是“剑流星”个人也觉得大可商榷。虽有武侠小说“流星蝴蝶剑”,但我看宣传动画里慕容帅哥御剑的一节,那剑怎么看也不想是“流星”啊……如果说这句还算马马虎虎,那么对后一句我就不得不再抒发一下我的怨念了。“裁诗为骨玉为神”——额滴神啊!请问慕容剑痴同学,你除了看剑以外还看诗么?拜托,慕容紫英不是陈家洛好不好。不要动不动就来个所谓“诗剑风流”的白衣剑侠,实际上是个假冒伪劣产品,送到315枪毙之!慕容紫英文化程度应该是有的,但“裁诗为骨”……说不上。还有就是这句诗的形容实在变态,“裁诗”这话怎么看都有断章取义的感觉,与本诗倒是交相辉映。林妹妹咏白海棠的句子都能用在形容男人身上,真是呜呼!无法可想!你哪怕化用苏轼的《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把香艳的成分去除掉,变得超拔一些,都比强说什么“诗骨玉神”的好。
  “翩翩白衣云端客,生死为谁一掷轻”。这句滥俗得叫人无奈了。慕容同学你什么时候成了“白衣翩翩”了?如果我没突然基因变异患上色盲,我记得你的衣服应该是紫色的才对啊。研发人员啊,你们为什么总死抱着一件“白衣”不放呢?我一看到武侠书或者武侠剧里千篇一律的白衣就头痛。白衣本来就是庶人的服色,除了柳永的一句“才子佳人,都是白衣卿相”以外,未见得白衣有何出尘之处。而紫色,向来就是代表神仙与高贵。神话中以“紫皇”代指天帝,“紫宸”“紫府”寓指仙宫、仙人住处,古代天文中亦有“紫薇垣”(紫禁城即由此得名),紫色怎么了?难道还不比“白衣”更能表现慕容紫英的身份气质么?我觉得仙斯制作人员必须克服一般武侠(仙侠)小说的滥俗影响。诗词事小,但若反映在剧情中呢?我可不想再看到一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桥段了。
  “生死为谁一掷轻”——我将其视作本诗唯一亮点。此句化自李太白之诗:“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若据此理解,这一句应该是指所谓“男人间的情感”,而非喻男女之情(所以说单纯讲起理解成紫英为柳梦璃而死是不准确的)。如果想得更博大一点,可以理解到“士为知己者死”之类的任侠豪情,足以为慕容小师叔增色。
  最后顺便提一句:“云端客”可以稍微引申一下,也是出自李白的诗:“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这个“美人”……嗯嗯,你们理解成柳梦璃也好,韩菱纱也好,慕容紫英也好,各位同人们华丽丽地YY去吧。
  其三·韩菱纱
  执手看歌敲金钗,笑语落珠明眸睐
  忽然蝴蝶春风满,焉教冷镜瘦朱颜
  对于此诗我已不只是“怨念”,而是“积怨甚深”。如果说主题诗可以勉强将其称为“绝句的拟态”的话,对于这首菱纱mm的“本事诗”我只能判其为“打油诗的拟态”。韵脚平仄严重不合格我懒得再说了,就连内容也令小逸这一菱纱迷大失所望——这写的还是韩菱纱么?
  记得有人评价吴梦窗的词时曾将其比喻为“七宝楼台”,“拆碎下来,不成片断。”那么韩菱纱这首诗我则要说它是纯豆腐渣工程了,姑且也将它拆碎下来看看,全当是废品回收,循环再利用吧。
  “执手看歌敲金钗”这一句完全可以用老杜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作注脚。恕我才学短浅,不懂得“看歌”是为何意,“金钗”是可以“敲”的么?“执手”二字倒可以从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中寻得出处。(或许“看歌”也是从“相看泪眼”中化来)但其中意思是悲是喜,我无从得知。参看下句“笑语落珠明眸睐”,似乎是写菱纱娇悄可人,可为何要用这句意思不通、含义不明的话来形容菱纱呢?现在我只好猜测这是和剧情有关了(联系一下“琴姬”“柳梦璃”等擅长乐器的角色)。或者另一种解释,“看歌”指的是“看歌舞”,诗中将“舞”字省略。于是理解成菱纱与人一起看歌舞,可能还会有自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的场面。再看“敲金钗”三字,其中“金钗”大可推敲,目前有三种理解:一是“金钗”为虚指,即代菱纱;二是“金钗”指实物,指菱纱的发饰;三是“金钗”盖菱纱从墓中“带出来”的古物。先看第一种,“金钗”代菱纱。结合我前文所说的“红楼情结”,制作组借了这“十二金钗”的名头来喻指我们的女一号也不是不无可能。可是,不管您对韩菱纱是否喜爱,请平心而论,韩菱纱的家世、身份、个性、职业……种种因素考虑之,她可以用“金钗”来代指么?我们知道,“金钗”是一种极贵重的首饰,只有及笄后的具有良好仪态素养大家闺秀方可佩之,所以“金钗”多用以指贵族女子。菱纱当然算是成年(古代女子十五及笄,即成年),但她是那种端庄持重的大家闺秀么?一个盗墓的女子,从职业角度考虑,她会在头上戴着很重且碍事的“金钗”进行古墓勘测加清理活动么?所以一二两种说法都不成立。第三种说“金钗”系指墓中古物,我想出身盗墓世家的菱纱,一定知道古物的价值,也懂得如何保存鼓舞,所以一般情况下不会把古董拿来乱敲(万一敲坏了怎么办?砸到人怎么办?)。于是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菱纱应该是性情中人,而且活泼灵动,所以在“看歌舞”这种欢快氛围下,不自觉为之所感染,于是就顺手拿身上的某件首饰(即可能是墓中的古物)作为道具来跳舞或者是打拍子什么的(如果您觉得是菱纱用金钗敲野人的头我也不能反对)。这一行为应该还比较类似于《神雕侠侣》第三十三回“风陵夜话”(如果我没记错回目的话)中郭襄“金钗换酒”的情节,因为我略觉菱纱与郭二小姐性情上有相似之处,以下不表。
  当然我还可以给出一个比较变态加有同人倾向的解释:“金钗”系指代女子,而仙四种谁能够配得上“金钗”二字呢?毫无疑问,柳梦璃!想象一下吧,菱纱在极度高兴的时候“敲”柳姐姐……什么?您认为“敲”的动作太重?嗯,这个……请理解成某种女伴间的亲昵行为,类似于《红楼梦》中常见的女子间的推推搡搡……
  分析了那么多之后我们来看“笑语落珠明眸睐”。我将此诗拆开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能在我解析时顺口些,这首伪诗读起来简直难受饶舌之至。这一句如果单独来看,要比前句有“利用价值”得多。至少语笑嫣然、明眸善睐可是算作菱纱的特点,而且“笑语落珠”的表达我可以接受。此句出典,见白乐天《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与曹子建《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而“笑语落珠”似乎还有赞美我们菱纱妙语连珠的含义在,呵呵,会说话是多么重要啊。但我仍然想说,菱纱的特点,菱纱给与大家的美感,难道仅限于两个滥俗的“语笑嫣然”“ 明眸善睐”上么?按照官方的说法,菱纱灵动慧黠,心地善良,爽快大方,遇到看不顺眼的人会小整对方一下,而且擅长破解墓穴机关……这些鲜明的特点为何不能反映到诗中呢?林月如的那句“刁蛮少女贵千金”虽然白得不能再白,但我看来都要比一句空洞无味的“笑语落珠明眸睐”好,因为那句至少还反映出了林月如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忽然蝴蝶春风满”汗!前面我已经说了,这是旧时乞人所唱的“莲花落”体。按照《大众软件》里的比喻,是说菱纱“像春风中飞舞的翩翩粉蝶”。粉蝶单飞,不知芳心归属,这个比喻也算生动形象,但放到诗里也不能用“忽然蝴蝶春风满”来形容吧。蝴蝶本来就是在春风里飞的嘛,怎么又“忽然”了?我只能大约附会地理解下:就是菱纱忽然间遇到不少佳男子,然后不知如何是好…………(菱纱mm,我可以理解成你和我一样花痴么?)另外的,这句给人的感觉也太像“忽如一夜春风来”了,我差点把后面念成“千树万树梨花开”寒死……
  “焉教冷镜瘦朱颜”对于这一句的出典我是万分的喜爱,是为冯延巳(正中)的《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另案:“独立小楼风满袖”疑为主题诗“共我飞花携满袖”出处之一。看来研发组存在此词的粉丝)但就像前文所叙“看朱成碧”一句的引用不当一样,本诗也存在这一缺憾。“日日花前常病酒”,是对花这种美好生命的珍重爱惜,和对这种无常生命的哀惋,使这两种复杂感情的无可奈何于此达到极点。“不辞镜里朱颜瘦”,“朱颜瘦”是人之生命在这种感伤之中的消损,“镜里”则带有明显的自我觉悟,“不辞”则要坚定的将感情投入其中而不逃避,是明知要殉身消损也要努力为之。这是冯正中的感情的境界,但这是韩菱纱的感情境界么?是制作组想表达的感情境界么?所以我说,仙剑诗词中对古典名句的化用失之肤浅,这对我国传统诗歌文化是一种伤害,与仙剑系列的初衷更是背道而驰。
  我估摸这句“焉教冷镜瘦朱颜”可能即指菱纱为情所困,“镜里朱颜瘦”。本来此句算是全诗中的佳构,但意境全被上面的“忽然蝴蝶春风满”给破坏了。
  最后我想推荐一首可以与本“诗”对读的诗,即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第二节:“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无论结构(后两句“忽然”转折)还是谐谑意味,貌似都与本作十分相似啊。建议将两首诗混合着读一读,可能会增进您对韩菱纱这首不知所云的“本事诗”的理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芳菲悱恻总是词,回首观照且由诗